这是一个新的系列,虽然冠之以「哲学史」,但却不一定以线性时间展开。但是我们依然讨论的是老的经典哲学家(可能会突然冒出几个当代哲学家),但重点是,这是一个思想的实验(为了避免和「思想实验」这个现在已经具有非常多内涵的词语区分)。

这个系列的读者,可能恰恰不适合初学者的。很多涉及部分误解、谬误甚至过度引申。这些可能是文本没有的,这对于一个只是想了解哲学家观点的人来说非常不适合。而且,很多角度的切入可能并不是主流(比如我们可能谈柏拉图时,并没有那么过分看重「理型论」这个重要概念)。但是,我还是鼓励一些初学者来读这个系列,是为了一种感受:从情绪上理解哲学是什么。

这个系列避免简单地套用解释学的方法,解释学过度强调与传统和现实性的表达。在某种层面上说,解释学需求的是文本的多义,而很少有创新,甚至它们的最终目的是寻求证据。

其次,这个系列不过多地纠结于真伪考证,甚至哲学家本身前后观点不一致。素材的选择看似有点机巧,却适应整个系列所要传达的文体要求。

哲学史,从某种程度上和藏传的转世神话类似,我们其实是继承前人的工作继续前行。而这种继承和一般意义上的工作的继续有着特别的区别。莱布尼茨的单子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概念,我们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「另一个世界」,我们不可能继承别人的工作。我们只能从别人的理论中找回自己。继承工作是一种使命和理智的继承,而不是学派和理论的继承。

前言是最没有必要的部分,它可能其实已覆盖了后面的所有部分。但同时,又是一段宣言和承诺的开始。文章因此向未来展开。